News
即時訊息
  新  聞  稿 (敬請發佈)
海外加工模式(OPA)讓我國毛衣業重燃生機

        全球紡織品配額自94年起取消後,訂單紛紛轉移至中國等勞工成本低廉的國家生產,我輸銷美國及歐盟等主要出口市場的毛衣數量銳減,以致於國內毛衣編織業者之營運陷入困境,僅賴內銷市場維生,其中自動橫編機之運轉率僅餘兩成。同時,中國業者挾其低廉勞動力大肆投入成衣及毛衣生產,輸銷歐美數量急遽增加,引發美國及歐盟對中國毛衣等紡織品相繼採行防衛措施,其中歐盟自94年6月起對中國毛衣等產品施以配額管制至96年底止,美國則自95年起實施配額管制至97年底。

         針對此一全球紡織品配額取消之重大變化,以及中國毛衣仍受歐美施以配額管制之機會,紡拓會憑藉以往配額管理時代對美國及歐盟進口紡織品原產地規定之瞭解,以及受理業者申請「海外加工」(Outward Processing Arrangement, OPA)作業之經驗,充份配合工業局研擬協助我國毛衣業者利用OPA模式進行生產之產業政策。案經工業局於94年6月間邀集貿易局、紡拓會、毛衣公會及毛衣業者開會研商因應對策,經與會各單位充分討論後獲得以下結論:
  • 中國毛衣業受限於美、歐配額管制,其訂單將移轉至其他地區,我業者應利用此一機會爭取訂單。
  • 美國毛衣原產地規定係以織片地為原產國,我國因生產效率較高,整體生產成本較中國低約30%,惟部份原料紗之價格高於中國。
  • 如能結合中國價格較低的原料紗,以及國內的設計優勢及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再配合美、歐的原產地規定,將可在生產面取得優勢,並在免配額的狀況下取代中國毛衣供應歐美市場。

            貿易局依據該次會議結論,隨即公告將自中國進口之部份毛衣用紗列入有條件准許輸入項目,使業者得以專案申請輸入中國紗線,工業局亦配合對業者申請進口中國紗線案以最速件處理,使合於規定之申請案在4~5天之內就獲得核准。經紡拓會分析業者採行之海外加工模式如下:
  • 申請專案進口中國價格較低或特殊規格之原料紗線,在台灣以自動機織片,再於國內或中國、越南及柬埔寨等地區進行縫合為毛衣後輸往美國(以織片地為原產地,視為台灣生產)。
  • 申請專案進口中國價格較低或特殊規格之原料紗線,在台灣以自動機織片,再於柬埔寨等地區進行縫合為毛衣後輸往歐盟(以縫合地為原產地,視為柬埔寨產品)

            針對我毛衣業者利用OPA作業方式輸銷歐美之毛衣產品,紡拓會配合廠商之申請,核發台灣產地證明書,並配合進口國海關查核產地證明書之確實性,以協助我業者於進口國海關通關。此外,紡拓會亦憑藉歷年來執行經濟部委託之紡織設計相關計畫,輔導紡織業者所累積豐富的實務經驗與能量,持續協助我毛衣業者設計水準的提升,以及在國際上之競爭優勢。
  • 促進毛衣業增加投資5.5億元:業者為因應客戶增加之訂單而增購之電腦自動橫編機共約190台,每台平均價格約新台幣250萬元,再加上土地、廠房投資,約計新增投資5.5億元。
  • 自動機開工率大幅上升至80%以上:自動機每年開工原僅2至3個月,開工率僅約20%,去年平均運轉時間超過10個月,達80%以上。
  • 產值提高:94年與95年度毛衣產值衰退幅度減緩,由衰退35.1%減為衰退21.6%,96年度預估可成長10.5%,達到16.8億元。
  • 毛衣出口量價增加:自94年7月迄96年底止,以OPA模式出口之毛衣約有242萬件,在出口金額方面,相較於93年及94年分別衰退23%及29%,95年度已逆勢成長5.8%,96年全年度統計雖尚未完成,惟預料將維持此一成長趨勢。
  • 穩定及增加就業機會:除了挽救約100個原已處於失業邊緣的毛衣自動機編織業從業人員的就業機會外,新增加機器設備的投資,更創造了約200個工作機會,總共穩定了300個家庭的經濟來源。

            雖然,歐盟對中國毛衣產品之配額限制已於去年底到期,而美國亦將於本年底取消中國毛衣之配額限制,但美國及歐盟仍可於102年12月10日前,依據特定產品防衛條款,對中國產品實施配額、提高關稅或二者合併的防衛措施,亦可運用反傾銷措施來防止中國紡織品之進口。因此,紡拓會評估未來我毛衣業者仍有利用OPA作業模式之需求,申請專案進口中國紗線,在台灣完成以我國為原產地之主要製程,符合Made in Taiwan之規定,充份運用中國毛衣產品遭美歐施以配額限制或反傾銷措施之機會,以提高我毛衣產業之營運。

            在全球區域經濟蓬勃發展,我國有被邊緣化的危機下,業者因應情勢採全球佈局,將生產基地外移,固然可延續企業的發展,但也會造成國內產業空洞化。毛衣業採用OPA模式主要的策略在結合國內、外的優勢條件,加上政府在政策措施上適時調整,為產業找到另一片天空,在未來仍將有助於我毛衣產業的成長。相信這一個做法不僅可用在在毛衣產業,也可在其他產業複製,且透過政府單位、法人單位及業者的合作,將可為根留台灣的業者開闢另一個發展契基。